景海鹏、陈冬也接受了很多的采访
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日常生活的话题
我们还“套”出了更多“干货”
就像景海鹏说的那样:“我们是上来工作的!”
所以,在天宫二号生活的30天
工作才是重头戏哦~
锻炼篇
实验篇
谈到这次在天宫二号上参与的四十项左右的试(实)验,
陈冬说,时间很紧,
基本上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工作,
休息时间很少,都想着必须要把任务完成好。
而说起哪个实验最有趣,
陈冬和景海鹏都不约而同地回答:种菜和养蚕。
景海鹏说:因为它们都有生命,每天能看着它们长大。我们每天都看蚕宝宝吃“桑叶”,当然“桑叶”不是普通的桑叶,而是把桑叶弄成膏状的,拧在两头,蚕在两边吃。这次飞天的六条蚕宝宝是从四千多条蚕里面选出来的,就像航天员选拔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只有蚕豆大小,到最后长得又白又胖,肥肥大大的,特别可爱。等它们变成茧以后就保存到冰箱,随船返回地面。
陈冬说:上天之后,我们第一件事是把蚕拿出来,看看它们是不是还活着,也让它们透透气。因为它们被放置在特制的蚕室里面,为了避免火箭发射时的震动对他们造成伤害,里面放了一层海绵。所以我们也比较好奇它们是不是还活着,把包裹打开之后,拿出蚕室,拧开盖子(当时是景哥操作的,我负责全程摄像)他就把它们从里面拎出来,他当时高兴地说:“活着!”我们都非常开心。这期间,我们一直照顾它们长大,我们把蚕室就放在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有时候把它们放到舱顶的壁上,有时候遛遛它们,很开心。
被生菜和蚕宝宝刷屏之后
陈冬介绍说:机械臂试验应该说是这次任务中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个试验。这个设备是为我们未来的空间站服务的,将来长期在空间站驻守,可能会需要完成一些航天员不方便做的事,包括出舱维修、协助航天员工作等。
这次任务中,机械臂也在轨完成了一些工作,比如拧拧螺丝,跟人打招呼、握手之类的。休息的时候我和景师兄还会模仿机械臂的动作,然后跟它合照,挺有趣的。
在天上进行试验和地面操作比起来 ,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在地面训练了很多次,但是只有真正到了天宫二号里面,在失重环境下,你才能直观感受到它们的不同。
陈冬说:比如,天宫二号带上去的物品都包装得特别紧,尤其是工作人员担心在发射时天宫二号的晃动会让这些物品散开,就把他们绑得特别紧,而且他们可能是用一些电动工具去拧紧螺丝之类的,我们上去之后,没有电动工具,拆包裹就很费劲。在地面上,做试验可能工具、零件随手放在旁边也不会丢,但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你随手一放,它可能就飘走了,你必须要时刻把它们收好。
(采访内容摘自《航天员》杂志2016年第六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