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空间站(示意图)
▲ 我国空间站(示意图)
【未来宇航1月18日报道】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今天(18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表示,我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已经完成了初次评审。经过评审委员会的初步评审,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风火轮、追梦、天行、星火共10个名称,作为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范围。计划从1月20日12时起至2月28日24时止,在指定的手机应用程序接受为期40天的公众网络投票。 继续阅读【打包票,到时候一个都入选不了】弘毅、麒麟、哪吒……我国首辆火星车征名即将开始网络投票
1月1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对月球样品的保存、管理和使用的总体原则、信息发布、借用与分发、使用与返还、成果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明确。
月球样品究竟要怎么用,借用“土特产”要经过怎样的流程?且看小编带来的解读!
《月球样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月球样品的保存、管理和使用,发挥其科研价值与社会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月球样品是指我国通过实施探月工程在月球表面及表面以下采集的,以及国家航天局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月球物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月球样品的解封、分类、制备、建档、存储、申请、分发、运输、使用、返还、处置、信息管理及成果管理等全过程。 继续阅读月球样品怎么用?看看国家航天局的管理办法
【中国载人航天讯】近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分别顺利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出厂评审。
目前,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完成各项研制、生产和测试工作,研制过程技术状态和质量受控,系统间接口匹配协调,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有效,各项功能性能满足工程总体要求;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产品完成了正样研制,技术状态受控,系统间接口协调,科学实验地面研究与匹配试验顺利。评审委员会对两型飞行器以及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研制总结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一致同意产品出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周建平总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郝淳主任,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及机关代表,有关系统两总代表参加评审会议。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空间应用系统核心舱任务等主要系统完成出厂评审,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即将转入任务实施阶段。
1月8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顺利完成了一次型号可靠性试车,进一步验证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能力,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执行空间站任务奠定基础。
经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2021年的世界航天可谓是“暗流涌动”。各种新探测器、新飞船、新火箭在经历漫长的研发制造测试后,即将你方唱罢我登场,现在让我们一起列数下今年将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航天热点。
类似1986年“五星齐出”的“哈雷舰队”,2020年中国、美国、阿联酋三国火星探测器不约而同奔向火星,并将于今年陆续抵达火星。其中阿联酋的“希望号”仅是环绕探测器,因此“刹车”入轨是其最大的挑战。而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则要经历航天强国的“必考题”,也就是曾使苏联、欧洲众多探测器折戟的“黑色七分钟”考验。好在“毅力号”延承了“好奇号”的成熟着陆方案,但科学载荷上推陈出新,首先搭载的“灵巧号”(Ingenuity)火星直升机使人类首次在火表具备了公里级的机动能力,而采样封装机构更是拉开了火星采样返回系列任务的序幕。要数最具看点的火星任务,当属我国的“天问一号”,凭借长征五号“豪横”的运力,“天问一号”选择“毕其功于一役”,有望成为人类航天史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即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表面巡视的探测器。如果成功,将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有能力进行火表巡视的国家。
除了火星表面之外,月表今年将继续迎来一批新“客人”,首先NASA凭借其“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ommercial Lunar Payload Services)扶植多家月球着陆器厂商,其中两家计划在今年执行落月任务。在月表缺席许久的俄罗斯今年有望发射着陆探测器“月球-25”,作为苏联解体30年后首个俄制着陆探测器,“月球-25”计划着陆月球南极。而月球南极也是美、欧等多国未来载人登月任务的优选地点。印度在“月船-2”号着陆月表失败后,今年有可能发射同一架构的“月船-3”号探测器,再次向月表软着陆这一挑战发起冲击。 继续阅读【原创文章】2021世界航天热点展望
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全面建成,之后进入常态化运营与应用阶段。空间站运行轨道为340-420公里高度、41-42度倾角的近圆轨道,航天员主要以长期连续驻留方式访问空间站,货运飞船每年进行2-3次补给。为丰富空间站运营与应用阶段的货物运输途径,拟探索发展低成本货物运输手段,形成对基本物资运输系统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构建起灵活高效、形式多样、成本低廉的货物运输体系。
二、基本功能要求
(一)上行货物运输
1)具备单次货物上行重量1-4吨能力;
2)接受上行运输任务后,产品出厂至货物运送到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时间不大于45天(重点优化测发流程);
3)支持通过航天员搬运等其他方式转移货物,能够从空间站带离废弃物,并受控离轨(受控再入大气层销毁,不产生空间碎片);
4)火箭运输成本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二)下行货物运输
1)具备承载单次货物下行重量100-300公斤能力;
2)要有效降低返回过程中对测控通信搜救等方面的要求,飞行器应具备落地后有效示位能力(无线电、光学等多种方式均可)。 继续阅读关于征集“面向空间站运营的低成本货物运输”方案设想的公告
【中国载人航天公众号讯】元旦佳节,当千家万户团聚喜迎新年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单位科研人员仍坚守着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预计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节日期间,工程各系统参研参试人员依然忙碌在一线,他们不辞劳苦、默默奉献,只为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确保发射任务万无一失。 继续阅读【开年大戏全力准备中】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备战空间站建造任务
1月4日,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21年度型号工作会。
会议指出,2021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是全年宇航任务重中之重;天问一号实施我国首次火星“绕、落、巡”探测;将重点开展空间站实验舱、载人月球探测关深阶段的研制工作,重点加快推动北斗导航国家战略在民用航空等领域应用落地。
据了解,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形势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再创新高,重大工程和首飞任务影响巨大。二是型号研制技术攻关难度大,产品质量控制风险高。三是批产交付持续保持高强度,柔性制造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亟待加强。四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精细化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继续阅读【厉害的我的航】今年航天科技集团宇航发射任务40+,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